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总 结 报 告
学校名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0849 |
专业名称(代码)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业 (520108) |
专业负责人 沈 建 康 |
学校举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政府 |
学校所在地 江苏省徐州市 |
教育部 财政部 制
二○一三年九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总结报告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自2011年9月申报立项以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实验实训教学部、财务处、校企合作办、后勤处、二级学院主要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专业建设工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组组织教师深入施工企业、示范高职院校调研和学习,根据我校学分制改革和专业大类人才培养的要求,2012年6月重新制定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各项专业建设的工作全面启动、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1项目组概况
本项目由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承担。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矿井建设、矿井建设(预算)、矿山机电、供应电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通信技术9个专业。其中矿井建设专业(群)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能够提供一流的教育教学服务。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职称12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人,博士2人,硕士24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专业教师。特别是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在全国矿建、路桥施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并承担部分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对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开阔工作思路,丰富技术管理经验起到较大的作用。
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实验实训条件良好。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我院拥有一个国家级煤矿安全实训基地,以及配套齐全的“模拟巷道”、“矿山机械实训室”、“矿山电气实训室” 、“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室”、“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祷训室”、“测量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力学实验室”等9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实训室。学院加强校合作,与中煤建设集团、中煤矿建集团、中国路桥集团二局、中建八局三公司、中铁十局四公司、无锡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60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1.2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经过二年的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双元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双证融通” 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工程实际对接课程体系,建成4个集教学、培训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建成30家满足工学交替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全面提升本专业(群)的教学质量,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成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工学结合等方面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批复学院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建设预算经费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分二年划拨。根据建设目标,具体目标为6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成“校企双元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在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和修改,通过二年的努力,建成“校企双元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双主体”育人机制
依托江苏的区位优势,借助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平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在目前签约的16家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14家施工企业,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发挥企业的优势,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训条件建设、指导实训和实习等),为企业提供各类人员的培训,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开发,形成双向互动、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
3、完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职业标准对接。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建设9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4、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
基于施工现场环境脏、乱、差、苦,工作的流动性大,而道路和桥梁工程产品具有单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在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方面,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严谨工作作风、精心施工的工作态度。
5、坚持专兼职教师并重,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师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4名研究生或高级工程师,使师生比达到1:15;聘请企业与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掌握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聘。通过“校企双元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契机,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挂职实践,培养和提升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双师素质,同时对学生的实训和实习进行过程控制,达到锻炼与管理的双重效果。二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
6、建成集教学、培训、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和检测中心。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任务驱动等教学的需要。把原有的路桥实验室改建成: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桥梁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路桥构造与工艺展示中心、专业软件中心。保证同时容纳50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0个,满足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和完善校外顶岗实训全过程监控与管理机制、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校外顶岗实训的考核方法。
1.3 项目建设实施的概况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和教育部的文件,提高理论水平
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领导组织全体教师、教学管理等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等文件,领会精神,统一认识,提高建设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深入施工企业调研,完善建设方案
自立项以来,深入徐州公路总公司、徐州矿业与交通工程建设公司、江苏嘉隆建设工程公司等企业调研,并组织三次专家研讨会,听取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方案、任务书进行修改和细化。同时结合我校学分制改革和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建设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一步整合,形成了新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2012~2015年)。
3、分解落实建设任务,建立责任制
矿业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了以院领导和路桥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小组,对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中的建设项目进行分解,落实责任人,制定明确时间和考核目标。各项工作完成时间及成果落实到责任人。
2.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2.1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完成情况
为了实现双主体培养人才的要求,由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江苏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为“校企双元合作”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模式中双育人的要求,有企业负责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外实训、顶岗实训全过程监控与管理机制(见图2)。学校建立了校外顶岗实习系统。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实训、顶岗实习的指导员`、管理和考核工作分别制定了道路工程生产实训手册、桥梁工程生产实训手册和顶岗实习手册。
图2 校外实训、顶岗实训全过程监控与管理机制
2.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完成情况
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建设完成情况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需要,成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延国,副主任委员:过建清,委员:董青海、周明利、周春华、张国庆、葛启仁、张晓波。
完成“校企双元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图3)。并分别制定了12、13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2.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完成情况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根据道路、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以道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为主线,以道路、桥梁施工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整合工作任务,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础平台课程6门,专业方向平台课程6门,职业拓展平台课程6门及实训、实习。
共完成18门课程和6门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斜拉桥施工》、《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涵基础施工》、《梁桥施工》、《拱桥施工》5门课程的校本教材;正式出版《建筑力学》、《软土在基处治》、《路面工程施工》、《路基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和《结构设计原理》6门教材;其中《斜拉桥施工》、《路面工程施工》2门教材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完成《路基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治》、《路面工程施工》、《斜拉桥施工》、《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桥涵基础施工》、《梁桥施工》网络课程9门。完成《路基工程施工》、《路面工程施工》、《隧道工程施工》施工录像3部。
2.4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完成情况
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建成了材料实验室、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室、桥梁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室、路桥构造与工艺展示室、专业软件实训室等五个实验实训室(见表1)。同时为09、10级顶岗实习购实习意外伤害保险;10、11级桥梁工程生产实训意外伤害保险;11、12级道路工程生产实训意外伤害保险。
围绕“校企双元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江苏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分别在徐州公路总公司、徐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大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三公司、中铁十局四公司、无锡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室建设成果一览表 表1
序号 | 实验实训室名称 | 功能与对象 | 备注 |
1 | 材料实验室 | 路面材料:沥青、沥青混合料、石子试验项目。主要为建筑材料课程服务。 | 改建 专业群共享 |
2 | 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室 |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所需的实验和检测项目,主要为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岗位课程服务,进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 改建 专业群共享 |
3 | 桥梁工程质量检测实训室 |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所需的实验和检测项目,主要为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岗位课程服务,进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 改建 专业群共享 |
4 | 路桥构造与工艺展示室 | 道路结构的构造、桥梁结构的构造、路桥施工机械模型等展示。主要为路基工程施工、路面工程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调和服务,理解道路、桥梁和隧道工程结构构造。 | 新建 专业群共享 |
5 | 专业软件实室 | AUTOCAD、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软件的操作训练,主要为工程制图、工程项目管理、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服务,培养操作技能。 | 新建 专业群共享 |
2.3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完成情况
根据建设方案的要求,引进4名研究生(王红英、崔莛勃、白洋、鲍英基),建立了一支由12名教师(见表2)组成的校内专任教师团队。通过对江苏、山东省路桥施工企业的调研、挂职锻炼、在国内外学习、培训,以及主持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室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学校:沈建康,企业:李延国),6名骨干教师(盛超、王琛艳、杨时秀、刘颀楠、靳会武、魏建军)。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派遣王红英、崔蓬勃2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选派靳会武出国研修1年。沈建康、盛超、王琛艳、杨时秀、崔蓬勃、靳会武、刘颀楠等教师参加各项学术会议、教学研究活动达21人次。
根据校企联合教学的需要,建立了一支20人左右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题讲座和企业实训教学任务。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实验设备,与徐州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联合成立检测公司,双方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才共育,为本地交通工程建设服务。发挥教师的知识、技术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两年来专业教师参加社会技术服务6项,到帐资金15万;为徐州市及周边地区培训市政工程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等达1526人次。
3.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
3.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资金执行情况
本项目预算总资金1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金65万元,行业企业支持资金2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5万元。具体建设资金执行见表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资金执行情况一览表 表2
截止日期:2013年8月 | |||||||||||
专业名称 | 项目 名称 | 合计 | 中央财政 | 行业企业 | 学校自筹等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 | 25 | 10 | 10 | 100 | 10 | 10 | 100 | 5 | 5 | 100 |
课程体 系构建 | 10 | 5 | 5 | 100 | | | | 5 | 5 | 100 | |
课程建设 | 20 | 15 | 15 | 100 | | | | 5 | 5 | 100 | |
教材建设 | 21 | 10 | 10 | 100 | | | | 10 | 11 | 110 | |
教学资源 库建设 | 47 | 25 | 25 | 100 | 10 | 10 | 100 | 10 | 12 | 120 | |
合计 | 123 | 65 | 65 | 100 | 20 | 20 | 100 | 35 | 38 | 108.6 |
3.2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执行情况
本项目预算总资金6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0万元,行业企业支持资金2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5万元。具体建设资金执行见表3。
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执行情况一览表 表3
截止日期:2013年8月 | |||||||||||
专业名称 | 项目 名称 | 合 计 | 中央财政 | 行业企业 | 学校自筹等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专任教师队伍培养 | 35 | 20 | 20 | 100 | 10 | 10 | 100 | 5 | 5 | 100 |
兼职教师 队伍建设 | 31 | 10 | 10 | 100 | 10 | 11 | 110 | 10 | 10 | 100 | |
合计 | 66 | 30 | 30 | 100 | 20 | 21 | 105 | 15 | 15 | 100 |
3.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招执行情况
本项目预算总资金2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05万元,行业企业支持资金6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具体建设资金执行见表4。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执行情况 表4
截止日期:2013年8月 | |||||||||||
专业名称 | 项目 名称 | 合 计 | 中央财政 | 行业企业 | 学校自筹等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预算金额 | 完成金额 | 比例 (%) |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材料实 验室 | 35 | 20 | 20 | 100 | 10 | 10 | 100 | 5 | 5 | 100 |
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 | 40 | 25 | 25 | 100 | 5 | 5 | | 10 | 10 | 100 | |
桥梁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 | 35 | 20 | 20 | 100 | 5 | 5 | | 10 | 10 | 100 | |
软件实训中心 | 40 | 20 | 20 | 100 | 10 | 10 | | 10 | 10 | 100 | |
路桥构造与工艺展示中心 | 31 | 5 | 5 | 100 | 15 | 15 | 100 | 10 | 11 | 110 | |
校外顶岗实训管理网络平台 | 16 | 5 | 5 | 100 | 5 | 5 | 100 | 5 | 6 | 120 | |
实习意外 伤害保险 | 20 | 10 | 10 | 100 | 10 | 10 | 100 | | | | |
合计 | 217 | 105 | 105 | 100 | 60 | 60 | 100 | 50 | 52 | 104 |
4.项目建设成效
4.1专业定位分析
4.1.1企业调查分析
通过路桥施工企业岗位调研、毕业生网络调研、学生顶岗实习座谈等形式的调研,并经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见表5)系统论证,明确本专业的就业岗位为以道路和桥梁施工企业一线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监理员、试验员、造价员为就业岗位群,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规格,制定培养方案。
图4为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运行机制;表6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调研企业一览表;表7、8为无锡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调研结果表;表9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岗位分析表。
教学委员会职务 | 姓名 | 学历 | 工作单位 | 工作职务 | 职称 |
主任委员 | 李延国 | 硕士 | 徐州公路总公司 | 总工程师 | 高级工程师 |
副主任委员 | 过建清 | 本科 | 无锡交通工程公司 | 人力资源部长 | 高级工程师 |
委员 | 董青海 | 本科 | 徐州市政集团公司 | 总工程师 | 高级工程师 |
委员 | 周明利 | 本科 | 徐州公路总公司 | 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委员 | 周春华 | 本科 | 江阴一建大桥公司 | 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委员 | 张国庆 | 本科 | 江苏嘉隆工程公司 | 人力资源部长 | 高级工程师 |
委员 | 葛启仁 | 本科 | 东南交通工程监理公司 | 人力资源部长 | 高级工程师 |
委员 | 张晓波 | 本科 | 吴江明港道桥工程公司 | 人力资源部长 | 高级工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