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13-11-19 文章作者: 发布人: 白飞 访问次数: 1688

 

  三、建设成效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成效

学院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三联动,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行业、企业、专业进行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目的。项目教学、教学做合一,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营造与职业场景相一致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引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在校学习和就业对接。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内容、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优化校内资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合作育人。通过全面校企合作,广泛搭建产学结合的平台,在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建设成效

1)课程体系构建。

建设期间,我们先后对徐工集团、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徐州电厂、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江苏瑞奇自动化有限公司、圣戈班(徐州)铸管有限公司、布兰肯金属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厂、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如图1-7),进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群)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数量和人才规格的新要求,使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设计强调工学结合、学做合一。体系包括职业基础平台课程、职业岗位平台课程、职业拓展平台课程,其中职业岗位课程是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个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不同来构建;职业拓展课程主要为解决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该课程体系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2级培养方案中实施,收到很好的效果。

 

 

1  项目小组在徐工集团现场调研

2  项目建设小组在卡特彼勒调研

 

 

3  走访罗特艾德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4  走访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5  赴天地重工调研

6  深入江苏瑞奇自动化有限公司调研

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行业、企业的资深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原来的26门课程整合成23门课程,形成了更能紧跟机电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体现行业企业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见8

     

7  有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计划研讨会


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

 

   
版权所有:教务处 苏ICP备11021512号-036 技术支持: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